第二天:從文化研究到設計
Yane Calovski
(馬其頓 Skopje)
匯報內容
Yane的作品令人看到當代概念藝術的另一個可能性,概念藝術其實也可以為土生的創意知識與歷史及社會提供新的接合點。Yane本身十分關注研究傳統及文化的,他時常嘗試將生活的念頭與藝術歷史參照連接,作品往往可以向新的文化地理作實在的回應。
Yane 在當晚介紹了他最近的一個錄像記錄作品「國歌」。這個作品是為貝爾格萊德現代藝術館2007年3月的一個展覽
「Inquiry into Reality: The disappearance of public space」而創作的。作品主要是想回應當時人們對於專為團結國家、文化、政治及面對身份認同困惑的人及希望彰顯個人自豪感的樂章之訴求。當時對於塞爾維亞人來說,近年來的政治動盪不可避免的進入了他們文化身份認同的潛意識。最後樂章由年輕作曲家Drashko
Adzic編曲,並由貝爾格萊德音樂學院的畢業生演奏。
Yane 提及他在這首「國歌」中希望找到的是一種並未背負太重文化及政治藉詞的新象徵。同時也想帶出一種對於身份認同的新概念。希望可以將民俗傳統中,那種充滿著民族性藉詞的身份認同,放至其他不同的歷史脈絡─例如概念藝術史中去對照。
最後Yane 借用了Robert Barry的文字作品去作為該「國歌」的歌詞。Barry 的概念與當時當地的境遇十分吻合,Barry的作品訴說物質與形態的轉變,形態本身就是不停變動,永遠都是一種過程。
所以Yane製作的這首「國歌」不是只在一個外在抽象的位置去歌頌國家民族,而是一個鼓勵大眾去討論國歌意義的平台。
講者簡介
Yane Calovski,1973年出生於馬其頓的Skopje。他的作品關注不同地方的歷史,從搜集地方獨特文化,如故事、歌謠等進行再創作。他展出及出版的計劃曾展示於:The
Drawing Center (紐約);「Manifesta 3」(Ljubljana, 2000);當代美術館 (Skopje);AR/GE
Kunst,Bolzano(義大利);Nova Galeria,Zagreb(克羅地亞);當代藝術中心 (維爾紐斯);Konshallen
Brandts (丹麥);Kronika (波蘭)等等。
Yane於Pennsylvania大學藝術學院 (1992-1996) 及Bennington College (1997) 主修雕塑及建築,又於1990至2000年間參加日本北九州的CCA舉辦的留駐計劃,又於2002至04年修業於荷蘭Jan
van Eyck Academie。他於2001年獲Pew Fellowship 的藝術獎助。他在馬其頓Skopje創立「Press
to Exit」工作室,並創辦《D (d is for drawing)》雜誌,及擔任編輯。
網頁: yanecalovski.blogspot.com, www.presstoexit.org.mk
|